
栽培孩子一定要砸大錢嗎?如何適性栽培孩子?
近年跟幾組有孩子的家庭聊過,發現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栽培孩子,各有不同。就我觀察到的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觀念。
栽培孩子一定要花大錢嗎?不一定要花大錢,但花錢是肯定要的!只是說要怎麼花才能花在刀口上?畢竟家庭所得通常都是固定的,可支配的資金用來當作孩子的教育基金也有限,所以要挑適合孩子的領域去栽培。他喜歡音樂就讓他學樂器,他喜歡藝術就讓他去學畫畫、動手做,他對語文有天分就讓他去強化外語能力。
[quads id=1]
養小孩本來就需要花費,當父母的都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不去栽培孩子是要怎麼讓他更上一層樓?我們要惦惦自己的斤兩,有自知之明,回想一下自己求學時代的課業表現再來要求孩子,千萬不要自己讀的一蹋糊塗卻要孩子學業名列前茅,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除非啦~ 歹竹出好筍,不過這機率比被雷劈到還要低吧!
當然也有些家庭狀況比較無法負擔基本教育以外的費用,而選擇不做這方面的規劃。這就是人各有命了,也無法怪罪任何人。只希望在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可以自己爭氣一點,尋找其他免費資源來幫助自己成長。比如多到圖書館借書、上youtube或線上課程學習新技能,裡面的資源很多,可以吸收到浩瀚的知識,只看自己有沒有勤奮去挖掘寶藏。
[quads id=1]
有些家庭栽培小孩是不手軟的,打從娘胎就規劃好到美國出生,拿美國公民綠卡,為的就是一個好的出身!一個庇護和多一個國籍選擇權。而這其中所有的開銷所費不貲,對一般小資家庭是完全無法負擔。
也有家長費盡心思要讓孩子去讀私立雙語學校,為的就是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你說一般公立學校環境不好嗎?也不能這麼說,只是相較之下,有條件讀雙語學校的孩子,他們的家庭背景和經濟條件較不一般,在這樣家庭出生的孩子,先天就可以取得較充裕的資源,孩子的同儕都來自差不多經濟條件的家庭,自然談論的話題會跟一般家庭不同。
我一個朋友告訴我,當人家的小孩還在玩玩具的時候,他們可能已經有財商概念在討論投資標的了!這真的是不一樣的賽道,起跑線也完全不同,所以他們在那樣的學校也是一種訊息交流、資源交換,讀的不一定是書,而是結交人脈。
[quads id=1]
朋友說,他也是靠自己白手起家,成長階段並沒有受到什麼栽培,但現在自己有能力,就會希望孩子可以獲得更好的一切。
雖然我很早就知道雙語學校一個學期費用可能是我們讀完好多年書的開銷,也知道跟一般學校不同,但聽完我實在是震撼!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願意自己白手起家栽培孩子、給予孩子更好環境和資源的父母,真是令人敬佩。
我也期許自己可以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循循善誘,用自己的方式給他比自己更好的學經歷。
延伸閱讀:
[quads 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