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毒的家庭,通常都有不會好好說話的家人
近幾年很流行一個詞「有毒的家庭」或者「有毒的原生家庭」,從原生家庭受到的傷害,有的是外在身體上的傷,更深層的是內心受的傷,通常來自言語暴力,或是不會好好說話。
為什麼有些家庭給人的感覺是如此窒息,連回去都不想回去?家裡有不想面對的人,回去又要面對那些問話,無端遭受諷刺。家裡有不會溝通的家人,會造成長期內心的傷害。
[quads id=1]
以前的社會奉行的是我念你、打你是為你好,但現今社會變遷,家庭組成也越來越不同,人們接收了許多新的資訊和觀念,自主意識逐漸抬頭,開始會去反思,過去那樣是對的嗎?如果是對的,為什麼有一方的人會覺得受傷?多數是孩子。是不是方法用錯了?
很多人想關心家人、孩子,說出口的盡是把對方推得更遠的話。比如孩子或另一半很晚才回家,他們會說:「還知道要回來啊?」這種陰陽怪氣的話,讓對方感受很不舒服,接收者根本不會去想你的出法點是要關心,只有接收到諷刺與不歡迎。想要對方親近自己,卻說出:「看看人家隔壁某某某對老婆、小孩多好,你就不會學學嗎?」接收者聽到的只有比較、否定和責備,並不會讓你如願以償。
[quads id=1]
我認為會說出這樣的話的人,通常是因為自己付出很多,卻得不到補償或是沒有滿足自己。可以看看這幾篇文章:
以上兩種情境如果可以換一種方法來溝通,事情絕對會有不一樣的發展,所以說話的方式很重要,要過過腦子,對關係不好的話盡量不要說出來,寧可不說也不要造成家庭分裂。
[quads id=1]
想要有好的關係,讓事情照自己希望的方向去走,得想想怎麼說比較正面,改掉用負面的話語去表達,否則久了聽的人也會覺得厭煩,碰到你準沒好事,就算有好事,你也不會懂得欣賞和感謝,只會潑冷水和打壓而已,誰還會想付出、跟你分享呢?
如果在家裡等的人可以說:「怎麼這麼晚才回來?累了吧,趕快洗洗睡。」簡單又不帶責備,接收者聽到也會感受到關心,讓你等門也會覺得愧疚,下次會早一點回來。想要老公、小孩對你好,你可以直接許願:「哇~ 這件衣服真好看,一定很適合我對嗎,老公?真希望生日可以收到這樣的禮物!」聽到的人才知道你想要這個東西,總會有機會實現的。
[quads id=1]
舉例幾個我常用的方式,希望另一伴、小孩幫忙做事,我會說:「今天身體不太舒服,有點累,真希望有小精靈可以幫我洗碗,(然後看向他們),小精靈可以幫忙嗎?」通常接收者聽到你不舒服已經get到,然後說出請求的方式讓人感到舒服,對方就會比較願意去做。
很多人會糾結丈夫、小孩做家事是本分,不應該用「幫忙」這個詞,但我認為,糾結這件事並無法幫助事情的發展,應該重視的是結果是不是你要的,使用這個方法只是手段,有達成目的是不是比較重要呢?聰明的你自己想一下囉。
[quads id=1]
延伸閱讀:
- 好好說話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父母能好好說話是孩子的福氣
- 當父母最大的成就是什麼?孩子人品好、三觀正,無價
- 家庭生活就像在打排球,夫妻需合作迅速補位
- 夫妻感情好的伴侶,通常有這5個共通點
- 幸福快樂的日子不會自己到來,當靠兩人努力經營婚姻
[quads 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