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得比父母好,有罪惡感正常嗎?
可能小時候是苦過來的,從阿嬤到家裡的觀念都是要節儉,觀念深受影響。
長大後有了自己的收入,越來越懂得分配、使用金錢、投資理財,也不忘享樂、犒賞自己工作的辛苦。
延伸閱讀:父母能給的有限,自己想要的得靠自己去賺取
有時候吃喝玩樂花錢會想起爸媽,我喝這杯咖啡要150,他們一定捨不得花這個錢,省吃儉用來養我們這些小孩。心裡偶爾會有一絲罪惡感,又想著要對爸媽好一點。其實我也不常這樣開銷,一年喝不到三次。
應該說,我們這一代比較注重生活品質和休閒生活,所以比較捨得花在一些爸媽捨不得花的地方,比如按摩、住好的飯店、吃美食。
工作賺錢是為了讓生活過好一點,別變成金錢奴隸了。在一切分配得當下,撥一點預算享樂是ok的,前提是每個月做好理財和投資。
這樣玩起來也比較沒壓力,否則每個月被房貸、車貸、小孩學雜費逼得喘不過氣的生活,也很累呀~
不過,現在我也是爸媽的身份,我自己也會希望兒女過得好啊,別把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就是對父母最好的交代了。你們覺得呢?
延伸閱讀:買小孩喜歡的東西也算一種補償心理,彌補自己童年的遺憾
[quads id=1]
更多想跟你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