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心事】原生家庭重男輕女,身為女性的你該怎麼辦?

筆者海蒂目前三十初,印象中在我阿嬤那一代比較有嚴重的重男輕女觀念,比如:姐姐放棄就學機會提早出社會工作替家裡分擔經濟重擔,說白點就是賺錢給弟弟念書,還有財產只留給兒子之類的這樣。

說來也艇讓人感嘆,當老人家老了、病了,通常會留在身邊照顧的都是女兒居多,兒子只需要久久來看一次或是出錢就可以了。而老人家是否有看清這一點而對女兒們好一點呢?

我們這一代接受教育程度比父母高,所以重男輕女的壯況比較少聽說了,不論生男生女都一樣重視,因為手心手背都是肉阿,不會因為今天是女兒就不栽培她,或是把資源都給兒子,讓她覺得委屈。

我某天跟按摩師聊天,沒想到重男輕女的觀念在如此開放的現代還是有!她年紀輕輕就出來工作了,不為什麼,就是因為家裡太重男輕女,所有好處都被哥哥、弟弟佔盡,自己在家裡根本沒地位,若說到苦差事絕對有她一份!

我問她:「那你自己出來工作之後,沒住家裡,有沒有覺得比較好?雖然會辛苦一些。」她說:「好很多啊,至少自由多了,不用在那個環境下生活,現在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多好。」我很替她欣慰有現在的生活,也是因為她自己夠堅強,自食其力不靠家裡。這裡並不是說都不回家了,還是會跟家裡保持聯繫,只是避免每天朝夕相處而透支自己。

在新加坡電影《我們的故事2》裡一樣有嚴重的重男輕女情節,我看電影看到很心疼女主角,覺得她太任勞任怨了,現代女性哪有辦法這樣忍受不公平的待遇呢?

女主角無怨無悔地為家庭付出,她弟弟自私壞事做盡都是姊姊在擦屁股,都是因為兩老的縱容,沒有一視同仁,只會要求女兒別計較。

最常耳聞的例子還有這些,台灣早期的女性常被取名為「招弟」也是這個因素產生的,更有把女兒當作掃把星,說不能叫爸爸、媽媽,會剋父母,要改叫「叔叔」、「阿姨」。現在聽起來會覺得誇張,但那是那個年代的環境導致的信仰。慶幸的是,到電影尾聲,女主角的爸爸終於看清了誰才是最愛他、都是誰在付出,願意讓她改口叫自己一聲爸。

活在現代這個觀念開明的社會是幸福的,現代新女性要懂得判斷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的。無論原生家庭給你怎麼樣的環境,都不要輕易向現實低頭。與其埋怨原生家庭,不如勇敢走出自己的路,你會越活越開朗,也越來越喜歡改變後的自己。

 

更多想跟你聊的

賀獲刊【自由時報】婚姻就是一場修練,踏進來就好好練等

【親子天下專欄】「我養你」這句話,是蜜糖還是毒藥呢?

【親子天下專欄】沒有人喜歡被順便,每個人都喜歡被重視的感覺

【親子天下專欄】愛情與麵包從來都不是二選一,而是你的麵包要多大塊的問題!

【親子天下專欄】幸福快樂的日子不會自己到來,當靠兩人努力經營

【親子天下專欄】過的比較幸福的聰明女人,通常有這兩個特點

【婚姻經營】婚後維持甜蜜的密技:時常感恩,互相體貼

【婚姻經營】幸福,是因為有人默默在付出,你今天覺得幸福嗎?

【兩性婚姻】別人的老公總是不會讓人失望,真的嗎?

【婚姻經營】千萬別想在婚姻中改變對方,不如調整自己的心態

【婚姻經營】夫妻相處之道,有什麼不開心一定要說開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